085 厦门市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管理案例

案例提交单位:厦门市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初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患者性别:    

Ø  初诊日期:2019-03-06

Ø  患者年龄:45

Ø  病例类型

2、糖尿病相关病史及治疗史:

  多尿、口干、多饮3年余

 3、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1年前开始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监测血糖控制好,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口干、乏力加重,自测空腹血糖波动在9mmol/L左右,餐后血糖波动在10-17mmol/L之间。

4、初诊情况

Ø  空腹血糖值:9.4 mmol/l

Ø  餐后血糖值:12.6 mmol/l

Ø  初诊HbA1c值:8.6 %

5、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TG3.7mmol/L,CHOL6.7mmol/L,LDL4.8mmol/L

 6、诊断

Ø  2型糖尿病

Ø  高血压

7、治疗方案

  门冬胰岛素30早24晚22餐前注射

二、复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复诊日期:2019-04-01

Ø  复诊空腹血糖值:7.1  mmol/l

Ø  复诊餐后血糖值:7.9    mmol/l

Ø  复诊HbA1c值:7.4 %

2、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TG2.1mmol/L,CHOL3.8mmol/L,LDL2.5mmol/L

3、疗效评估

血糖控制佳。

三、案例管理经验

  患者来诊时经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10mmol/L左右,餐后血糖波动在10-17mmol/L之间。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经反复与病人勾通,其愿意接受每日规律两次注射胰岛素。遂改予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予等剂量换算,考虑到病人体型偏胖,予加量2单位,制定初始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22单位早餐前;门冬胰岛素30,20单位晚餐前皮下注射,同时对病人加强疾病教育,嘱做好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及坚持体育运动等,同时规范其胰岛素注射方法;并辅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口服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20mg qn口服调脂。经过1周治疗后患者复诊,患者空腹血糖波动在8mmol/L左右,餐后血糖波动在9.2-13mmol/L之间。以晚餐后及晨起空腹血糖偏高,排除饮食及运动、睡眠、胰岛素注射方式等因素影响,予早餐前门冬胰岛素30加量至24单位,晚餐前门冬胰岛素30加量至22单位继续治疗,1周后病人复诊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在本例病人身上亦有明确体现。同时我们也知道随着β细胞功能的不断下降,可能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治疗方案来维持长期的血糖控制,包括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和注射次数的调整。4T研究发现无论是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还是预混胰岛素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都需要调整胰岛素方案。而门冬胰岛素30恰恰可以通过改变注射次数实现不断增强的胰岛素治疗。其可以通过增加注射次数以实现长期的血糖控制,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这一点也为该患者以后病变进展需要相应做出治疗应变打好的了基础。 新的临床指南提示:预混胰岛素方案与基础胰岛素方案相比,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使用方面,更少的注射次数大大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版权所有: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办公室     承办:慢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