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案例
案例提交单位: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卫生院
一、初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患者性别: 男
Ø 初诊日期:2019-01-16
Ø 患者年龄:63
Ø 病例类型: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水平较高
2、糖尿病相关病史及治疗史:
3、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4、初诊情况
Ø 空腹血糖值:9.6 mmol/l
Ø 餐后血糖值:18.4 mmol/l
Ø 初诊HbA1c值:11.80 %
5、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空腹血清C肽 0.71ng/ml,餐后120分钟血清C肽 1.88ng/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28U/ml。
6、诊断
Ø 1.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Ø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高血压性心脏病
Ø 3.脂代谢异常
Ø 4.周围血管病变: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局部增厚
Ø 5.轻度脂肪肝
7、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片0.5g b.i.d;沙格列汀片5mg q.d;坎地沙坦酯片 8mg q.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依帕司他片 50mg t.i.d;门冬胰岛素50早18u 晚16u餐前皮下注射
二、复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复诊日期:2019-04-18
Ø 复诊空腹血糖值:5.6 mmol/l
Ø 复诊餐后血糖值:8.0 mmol/l
Ø 复诊HbA1c值:7.0 %
2、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3、疗效评估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无明显低血糖症状,复查糖化血基本达标。血压控制平稳,肢体麻木较前明显好转。
三、案例管理经验
患者63岁男性,10余年体检发现血糖高,当时无明显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无消瘦,无头痛、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不适,血糖未监测,未重视、未诊治。近1年余自觉口干、多饮、多食症状明显,夜尿1-2次/天,伴双下肢肢体麻木,无泡沫尿,无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等不适,曾于外院就诊,尚规律口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吡格列酮联合降糖治疗,血糖监测情况(具体不详)。1周前因头晕不适就诊,测早餐后2小时血糖18.4mmol/l。既往发现血压高10余年,收缩压最高达170mmHg,舒张压最高达110mmHg,;平素未服药,1周前因头晕就诊当地社区医院,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坎地沙坦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查体:BP: 137/81 mmHg。神清,双侧颈动脉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足振动觉、触觉、痛觉、温度稍减退。病理征未引出。2019.01.16查生化全套:总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 1.00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 4.72mmol/L,葡萄糖 9.65 mmol/L,余项目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11.80%。空腹血清C肽 0.71ng/ml,餐后120分钟血清C肽 1.88ng/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2.28U/ml。消化系彩超:轻度脂肪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彩超: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局部增厚,双侧颈总、内、外动脉显示段血流通畅。心脏彩超:1.室间隔增厚。2.二尖瓣口E/A<1。3.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诊断依据:1.患者中老年男性,慢性起病,体检发现血糖高,有口干、多饮、多食等症状,多次自测血糖均高于标准值(具体不详),糖尿病诊断明确。患者中年起病,无酮症倾向,结合既往史,及胰岛细胞功能、GAD结果,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患者近1年余来觉肢体麻木,以末端肢体为主,查体:,双足振动觉、触觉、痛觉、温度稍减退。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2.患者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最高达170mmHg,舒张压最高达110mmHg,分级为3级,且合并糖尿病,有长期抽烟史,分组为极高危。长期未控制血压,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增厚,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3.根据患者血脂结果,脂代谢异常可诊断。4.颈动脉彩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局部增厚,支持周围血管病变诊断。5.消化系彩超提示轻度脂肪肝。治疗上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二甲双胍片0.5g b.i.d;沙格列汀片5mg q.d;坎地沙坦酯片 8mg q.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依帕司他片 50mg t.i.d;门冬胰岛素50早18u 晚16u餐前皮下注射。后门冬胰岛素50逐渐减量为早16u 晚14u。治疗3个月后复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均达标。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低血糖反应。
诊疗分析总结及管理心得:患者中老年男性,糖尿病病程10余年,已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基础病多,长期口服多种降糖药,血糖仍不达标,尤其餐后血糖升高明显,且患者饮食结构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起始胰岛素治疗。考虑患者餐时胰岛素需求较大,及基础胰岛素需求较低,患者拒绝一日四次注射胰岛素,故选择高预混胰岛素可同时兼顾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时因高预混胰岛素中中效胰岛素占比少,可大大降低患者餐前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减少了血糖波动,从而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大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50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好,未出现明显低血糖事件,餐后血糖控制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