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案例
案例提交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初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患者性别: 女
Ø 初诊日期:2019-03-05
Ø 患者年龄:76
Ø 病例类型: 目前联用2种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
2、糖尿病相关病史及治疗史:
患者,女,7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余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糖升高,一直在我院就诊,近2年来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日3次,格列吡嗪5mg、日3次,阿卡波糖50mg、日3次”控制血糖,自诉近1年来血糖控制可。1月前常规测血糖欠佳(具体不祥),无肢体麻木乏力,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多饮、多尿、多食,无心慌大汗,无明显体重减轻,今为求进一步调整胰岛素降糖方案,门诊拟“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时有头昏,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耳聋耳鸣,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食纳睡眠可,大小便如常。近半年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质可,有“高血压”病史数年。最高血压值16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片各1片日一次”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有“脑梗塞、冠心病”数年,否认药物过敏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BMI:26.4(身高158cm体重66kg)T 36.6℃ P 84次/分 R 19次/分 BP 175/85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一般病容,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答问切题。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口唇无紫绀,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两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次/分。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糖尿病体检(2019-01-15 本院):空腹血糖:6.6mmol/L,肾功能:肌酐146.2umol/L。尿酸540umol/L。
3、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既往体质可,有“高血压”病史数年。最高血压值16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片各1片日一次”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否认其它疾病史。
4、初诊情况
Ø 空腹血糖值:7.6 mmol/l
Ø 餐后血糖值:15.8 mmol/l
Ø 初诊HbA1c值:8.65 %
5、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肾功能:肌酐146.2umol/L。尿酸540umol/L。C肽、胰岛素正常范围。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6、诊断
1、2型糖尿病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3、腔隙性脑梗塞
4、冠心病
5、高尿酸血症
7、治疗方案
1、患者入院后积极要求更换为胰岛素降糖。医从性佳。故入院当天就更改为胰岛素降糖,患者BMI值26.4,体型偏胖,腹围较粗,但考虑初次使用胰岛素,暂予门冬胰岛素30:早16iu 晚10iu,二甲双胍:早0.5g,晚0.5g。
2、两天监测血糖:晨起血糖较高10.5左右,晚餐、中餐前血糖可,波动在8-9之间。餐后血糖较餐前对比升高幅度较大(大于2个指标),考虑胰岛素剂量不足。更改胰岛素剂量为:早18u,晚14u,二甲双胍1.0g早晚各一次。
3、患者晨起血糖仍偏高,其余血糖控制可,较平稳。晨起高不排除夜间低血糖出现的反应性血压升高。但我院条件有限,夜间血糖无法监测。加测睡前血糖一次:波动在6左右。考虑反应性低血糖情况。晚间胰岛素剂量改为12U。
4、患者入院第六、七天,患者出现血糖持续偏高,检查患者胰岛素针头,发现堵塞、弯曲情况,更换后予健康教育,第八天、第九天血糖逐步恢复平稳。
二、复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复诊日期:2019-03-20
Ø 复诊空腹血糖值:6.6 mmol/l
Ø 复诊餐后血糖值:9.8 mmol/l
Ø 复诊HbA1c值:6.17 %
2、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肌酐 123umol/L,尿酸 465.2μmol/L,葡萄糖6.38/L
3、疗效评估
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好,血糖较平稳。不适症状好转。
三、案例管理经验
1、 该患者血糖升高史4年余,平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日3次,既往最近一次长期降糖方案为:格列吡嗪5mg、日3次,阿卡波糖50mg、日3次,1月前常规测血糖欠佳(具体不祥),病程中患者时有头昏,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数年。最高血压值16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片各1片日一次”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有“脑梗塞、冠心病”数年,入院查体:BMI:26.4(身高158cm体重66kg),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辅助检查:空腹血糖:6.6mmol/L,肾功能:肌酐146.2umol/L。尿酸540umol/L。诊断为:1、2型糖尿病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3、陈旧性脑梗塞4、冠心病。入院后予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控血糖,入院后改为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完善相关检查;健康宣教。
2、入院后,患者积极要求更换胰岛素降糖,医从性佳。考虑患者体型较胖,故选择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进一步降糖。患者晨起血压反复偏高,虽自诉夜间无低血糖情况发生,但加测睡前血糖后,考虑夜间有低血糖风险,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3、该患者治疗疗效近1周随访、复诊来看,疗效较佳。 FPG 控制在 5.4~7.0 mmol/L,非空腹血糖 ≤ 10 mmol/L。偶有个别升高情况。
4、管理心得:
(1)对于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多次调整降糖方案,口服两种以上药物、合并肾功能有异常的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第一选择更换胰岛素降糖。
(2)选择门冬胰岛素30:(1)更符合生理特点。(2)剂量调整方便,低血糖风险小。(3)注射后即可进食,对于初遇胰岛素患者来说,降低排斥与难度,提高医从性。(4)可同时降低FPG、PPG。
(3)患者血糖监测,评估胰岛素剂量是否合适,要总体来看,不能只看某个时间段。餐后血糖与餐前相差相比应相差两个指标左右。如果跨度较大,应当考虑剂量调整。
(4)患者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可,如突然出现某一两天血糖持续升高,需注意不能忽视以下可能:检查患者胰岛素笔是否有问题、针头是否通畅。
(5)任何胰岛素,均有低血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