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案例
案例提交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初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患者性别: 女
Ø 初诊日期:2019-03-07
Ø 患者年龄:67
Ø 病例类型: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水平较高
2、糖尿病相关病史及治疗史:
因“发现血糖升高1周”入院。患者1周前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波动在12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13%),自诉近半年来有体重减轻,口干、头昏明显,有多饮、多尿等不适,无肢体麻木乏力,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大汗,今为求进一步制定降糖方案,门诊拟“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时有头昏,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泡沫尿,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食纳睡眠可,大小便如常。近半年体重减轻较明显(具体未测)。既往体质一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有“腔隙性脑梗赛”病史2年,未口服药物治疗,否认药物过敏史,个人史无特殊。入院查体:BMI:21.5(身高160cm,体重55kg)T 36.6℃ P 78次/分 R 18次/分 BP 150/9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一般病容,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答问切题。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口唇无紫绀,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两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次/分。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4.62mmol/L。尿糖4+,酮体-,血常规:正常,C肽、胰岛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甲功5项:10.54mIU/L。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少许腔隙性脑梗塞。
3、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腔隙性性脑梗塞
4、初诊情况
Ø 空腹血糖值:14.62 mmol/l
Ø 餐后血糖值:25 mmol/l
Ø 初诊HbA1c值:13.12 %
5、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尿糖4+,酮体-,血常规:正常,C肽、胰岛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甲功5项:10.54mIU/L。
6、诊断
Ø 2型糖尿病
Ø 脑动脉供血不足
7、治疗方案
1、入院后予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治疗,住院期间监测血压血糖。入院患者血压偏高,第二日监测开始正常范围。
2、患者入院前两日拒绝胰岛素降糖,强烈要求口服药物。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早晚口服治疗。患者餐前血糖波动在14-1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15-27 mmol/L。无明显降低趋势。
3、每日健康宣教,解释分析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利弊。入院第三天,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方案。
4、入院第三天开始胰岛素降糖方案: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早14iu,中6iu,晚10iu,二甲双胍剂量不变。患者血糖下降较明显。出院前剂量调整至早24iu,中8iu,晚12iu,二甲双胍控释片:0.5g 口服 早晚餐前各一颗。患者血糖控制较佳。餐前血糖波动在5-7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8-11.5mmol/L。
5、出院后至2019-03-23每日均有随访血糖情况。餐前血糖波动在5.2-7.8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8.4-11.5 mmol/L。
6、继续随访,患者诉视物模糊仍反复,择日至上级医院眼科明确眼部病变,排除白内障等疾病。如血糖水平稳定,无明显急发感染病症,可逐步更改为口服降糖方案。
二、复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复诊日期:2019-03-23
Ø 复诊空腹血糖值:6.4 mmol/l
Ø 复诊餐后血糖值:9.5 mmol/l
Ø 复诊HbA1c值:8.8 %
2、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尿糖1+
3、疗效评估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佳,血糖水平降低后逐渐趋于平稳,头昏、口干乏力症状明显好转.
三、案例管理经验
(一)该患者因“发现血糖升高1周”入院。自诉既往2月左右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伴视物模糊、头昏、乏力等,未予重视。既往体质一般,进食较多,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有“脑动脉供血不足”数年。入院查体:BMI:21.5(身高160cm,体重55kg)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前辅助检查:空腹血糖(2019-03-04 本院):14.62mmol/L。尿糖4+,酮体-,血常规:正常,C肽、胰岛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甲功5项:10.54mIU/L。诊断为1、2型糖尿病2、脑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予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降糖,并监测血压血糖等。
(二)该病人血糖餐前可高达18mmol/L,餐后最高可达29mmol/L,临床症状明显,考虑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并发症,选择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理由:1、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可以保护beta细胞功能,恢复药物敏感性。长远来看,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2、选择门冬胰岛素30强化:(1)更符合生理特点。(2)剂量调整方便,低血糖风险小,日两次、日三次都可。(3)注射后即可进食,对于初遇胰岛素患者来说,降低排斥与难度,提高医从性。(4)可同时降低FPG、PPG。
(三)该患者治疗疗效近半月随访、复诊来看,疗效较佳。对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不以 HbA1c 达标作为治疗目标,血糖控制目标重点是 FPG 和 PPG:一般 FPG 控制目标在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 ≤ 10 mmol/L。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新诊断 T2DM 患者 FPG 控制在 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在 ≤ 8.0 mmol/L,更容易获得临床缓解。
(四)管理心得总结:
1、对于血糖水平既往未知时持续较高的患者,血糖水平不能下降过快,否则,原不适症状如视物模糊等在血糖下降初期可能有加重趋势。所以,血糖下降要适当控制幅度。在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无新发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后,与患者做好沟通,告知可能加重的原因,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引起焦虑等影响血糖水平。必要时对症处理。
2、患者起初过量减扣三餐食量(原来进食较多)后出现两餐之间头昏、乏力、心慌不适。注意提醒患者医从性:根据自身情况听从,不能过于严格。要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否则出院后不能长期坚持,血糖再次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3、餐前过低餐后高,可考虑分餐制,避免餐后高,下一餐餐前低的情况,既能减少口服药物的添加,又能控制好血糖情况。
4、注意加测夜间或者睡前血糖,防止黎明现象,虽然门冬胰岛素30低血糖风险小,但仍存在。还是应注意。
5、目前社区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并发症筛查项目难以进行。后期可积极申请与开展,控制血糖的同时早期干预、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