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管理案例

案例提交单位: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初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患者性别:    

Ø  初诊日期:2018-12-26

Ø  患者年龄:51

Ø  病例类型:            目前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但餐后血糖控制不佳

2、糖尿病相关病史及治疗史:

  患糖尿病2年。目前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3、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情况:

  高血压病4年,非洛地平治疗

 4、初诊情况

Ø  空腹血糖值:7.8 mmol/l

Ø  餐后血糖值:11.3 mmol/l

Ø  初诊HbA1c值:8.1 %

5、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肝肾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1月前胃镜检查:慢性胃炎。

6、诊断

Ø  2型糖尿病

Ø  合并高血压

7、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调整为瑞格列奈2mg-1mg-1mg,非洛地平不变

二、复诊信息

1患者基本信息

Ø  复诊日期:2019-02-27

Ø  复诊空腹血糖值:6.7  mmol/l

Ø  复诊餐后血糖值:8.6  mmol/l

Ø  复诊HbA1c值:7.2  %

2、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

  与之前无殊。胃炎好转

3、疗效评估

  良好

三、案例管理经验

  本例病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初期控制佳。因患者饮食不规律,工作忙碌等原因,出现胃炎病灶。半年来后腹胀,恶心,时有呕吐症状,患者自行偶尔停药,缓解胃部不适症状,血糖高低不定。

  门诊监测,空腹血糖8.7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3 mol/L,糖化血红蛋白8.1%,血糖控制不佳。肝肾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1月前胃镜检查:慢性胃炎。

  在病理生理机制方面,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代谢异常相互作用,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促使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合并对心血管的危害有乘积效应。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4倍,糖尿病可使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二者合并的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正常人群的4-8倍。IDF-2011年餐后血糖控制指南指出,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针对餐后血糖的药物,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针对餐后及空腹血糖的治疗对于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是一项重要措施。

  在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兼顾患者个体需求即胃肠道反应小,将双胍方案转为瑞格列奈治疗,患者血糖改善,胃肠道症状减轻。需要注意的是,剂量的把握,瑞格列奈作用时间4-6小时,转换后需要监测患者7点血糖。本例患者早餐前、后血糖较高,将早餐时剂量由1mg调整为2mg,未避免夜间低血糖,晚间剂量未调整。

 


版权所有: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办公室     承办:慢病界